Search This Blog

19.10.11

美菲三千士兵南沙附近軍演兩周 六大爆點可致中美開戰(圖)



 京港台時間︰2011/10/18  消息來源︰新華網



核心提示︰約3000名美國和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士兵在菲律賓開始了為期兩周的軍演,包括在有爭議的斯普拉特利群島(即南沙群島)附近進行敵方海岸突襲演習。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尉尼克‧艾森貝澤表示演習並不把中國或其他國家作為假想目標。



美菲三千士兵南沙附近軍演兩周 六大爆點可致中美開戰(圖)


菲律賓的主力護衛艦拉賈‧胡馬邦號(BRP Rajah Humabon,PF-11),前身是美國軍艦雅達頓號(USS Atherton,DE-169),是一艘護航艦。

【美聯社馬尼拉10月17日電】約3000名美國和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士兵在菲律賓開始了為期兩周的軍演,包括在有爭議的斯普拉特利群島(即南沙群島)附近進行敵方海岸突襲演習。

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尉尼克‧艾森貝澤今天表示,從10月17日到28日的軍演將著重于打磨聯軍保障地區安全的能力,並不把中國或其他國家作為假想目標。

菲律賓軍方一位女發言人表示,將于10月27日進行的一場演習包括美國和菲律賓海軍陸戰隊的一次針對敵方海岸的模擬突襲。

【《菲律賓明星報》網站10月17日文章】題︰中國保持戰略模糊

在要求中國澄清其對南中國海主張的呼聲中,“戰略模糊”似乎對中國有利。

昨天在馬尼拉舉行的一個關于南中國海的論壇中,專家們說,中國讓自己處于守勢,其戰略模糊表明,北京對其主張和政策並不清楚。

估計中國將繼續堅持已故領導人鄧小平的原則,堅持對南中國海的主權要求,敦促提出主權要求的各方擱置爭議,尋求共同開發。

前所未有的緊張關系和美國的插手也被認為是南中國海爭端的新特點。

中國的崛起和軍隊的迅速發展以及美國決心留在亞洲,這些都是導致南中國海出現緊張關系的因素。

中國的“九段線”(牛舌線)主權要求也是引起緊張局勢的一個因素,中國提出該要求的唯一依據是歷史,但這不是其合法性的理由。

最近中國與越南達成的協議被稱為“爭端管理協議”而不是解決辦法。

6月份,新加坡要求中國更加精確地闡明其對南中國海主權要求的範圍,因為最近的事件和目前的含糊態度加劇了國際海事界的擔心,引起了關于《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嚴重問題。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站10月17日文章】題︰中國面臨新的糾紛浪潮

東盟與中國今年7月宣布在南海(專題)問題上的關系方面實現了突破,從而令人們抱有很大的期望。

但在北京顯然仍不願意就南海(專題)行為準則舉行談判之後,感到失望的東盟上周拒絕了中方提出的雙方高級官員本月晚些時候舉行會談的提議。

東盟還拒絕參加北京提議的關于南海(專題)航行自由和安全的研討會,認為這是中國在標榜自己合作的同時卻對制訂行為準則采取拖延戰術。

東盟11日在巴厘島舉行了高級官員會議。會上決定與中方之間關于南海的首個聯合項目應該由東盟方面制訂,該項目很有可能包括研究和搜救等。

與此同時,東盟的一個特別小組將討論行為準則草案中要包括的原則。該草案將在高級官員會談新日期定下來之時提交給中方。

東盟對中國做法的堅定立場是以外交出發的。按一位東盟官員的話說,東盟的言辭“輕松愉快”。但他說,別搞錯了,“(這麼做的)動機是不讓中國的宣傳得分”。

東盟長期以來一直尋求制訂南海行為準則。東盟和中國由于在(南海領土主權)問題上有分歧,于2002 年簽署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

但由于東盟和中方無法在如何履行宣言指導方針方面達成一致,該宣言淪為一紙空文。到了今年上半年,南海局勢嚴重惡化,緊張局勢升級到人們自冷戰結束以來從未感受過的地步。

這種升級尤其要歸咎于北京對越南和菲律賓采取的一系列挑釁性行動。這些行動的目的是限制越菲兩國的捕魚業,限制它們對近海石油和天然氣的開采。

東盟和中國雙方都想推動《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但方向不同。

中方希望首先解決該宣言的合作行動和建立信心的措施。但鑒于中方多年來遲遲沒有履行該宣言,東盟方面幾乎毫不懷疑中方此舉是為了拖延行為準則的制訂。

東盟一位官員說︰“中國當然會拖延,但東盟打算首先就行為準則開始我們的內部磋商。”





六大風險導致中美易爆發戰爭、

    新華網

核心提示︰近期,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公布一份新的報告,該報告對中美爆發軍事沖突的六種可能前景進行了分析。蘭德報告稱,雖然中國的政策謹慎且務實,但是與美國爆發沖突的危險依舊存在,而且隨著中國力量的增強,這種危險所產生的結果及可能性還會增加。

美菲三千士兵南沙附近軍演兩周 六大爆點可致中美開戰(圖)


資料圖:美韓舉行聯合軍演。

美菲三千士兵南沙附近軍演兩周 六大爆點可致中美開戰(圖)


資料圖:美印軍演中,美軍向印軍介紹斯崔克裝甲車

近期,美國著名智庫蘭德公司公布一份新的報告,該報告對中美爆發軍事沖突的六種可能前景進行了分析。

蘭德報告稱,未來二十年內,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國防預算可能會超過美國。因此,中國可能會成為一個更強勁的對手,超過巔峰時期的甦聯或納粹德國。不 過,中國既不打算擴張領土,也未試圖動搖其鄰國的意識形態。中國無意追趕美國的軍費開支、實現相當的全球到達,或者承擔其直接外圍地區之外的國防任務。不 過,這樣目的或許會發生改變,倘若果真如此,那麼考慮到發展這種能力所需的前置時間,美國可能會受到相當大的警告。

蘭德報告稱,雖然中國的政策謹慎且務實,但是與美國爆發沖突的危險依舊存在,而且隨著中國力量的增強,這種危險所產生的結果及可能性還會增加。下面我 們會介紹一下未來三十年內,最有可能引發中美軍事沖突的來源。由于以下所有國家都位于中國的直接外圍,因此我們認為中國仍會關注自己在那里的安全利益與能 力。我們並不認為在以下任何情況下,都會發生中美軍事沖突,但是這個判斷是以當前這一整個時期內,美國仍然能夠阻止引發這種沖突的舉動為基礎的。此外,在 審視可信的沖突來源後,我們還將討論一下這些想定或許會給美國產生怎樣的作戰影響,以及有關防御及威懾的需求。我們將調查美國為確保不與中國發生沖突所需 的能力,並且總結美國應對崛起中國所形成挑戰的長期戰略思想。

六種沖突前景想定

朝鮮

蘭德報告稱,衰敗的經濟、存有爭論的權力過渡,或者在與韓國的戰爭中戰敗,這些都有可能使朝鮮崩潰。無論在哪種情況下,朝鮮國內的情況都將是混亂且令 人迷惑的。數千或者數百萬平民可能會移動到朝鮮邊界地區,尋找食物並尋求安全庇護,躲避敵對武裝集團的爭斗。而且,中央控制的崩潰還可能會危及朝鮮大規模 殺傷性武器與導彈資產的安全。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或許會在沈陽軍區進行動員,派遣大規模部隊跨過鴨綠江,努力救助整頓難民流。

蘭德報告稱,而美韓聯軍司令部的直接行動關注將是,確保彈道導彈發射場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場的安全。此外,如果朝鮮軍隊依舊存在凝聚力,該司令部還需 要壓制威脅首爾的朝鮮人民軍(KPA)遠程炮兵部隊。為了能夠執行這些任務,他們將迫切需要特種部隊(SOF)以及強行突入及空運能力。其間,中國會在非 軍事區(DMZ)以北,關注美國及韓國的介入,而且中國或許會調遣本國部隊,以便控制這一混亂情況,並在韓美接管整個朝鮮之前先采取行動。不過,盡管韓國 能夠提供執行這些任務的大規模部隊及能力,但是他們可能不足以應付朝鮮(DPRK)完全崩潰的範圍與復雜程度。這將要求美國地面部隊執行大量長期任務,以 便快速佔領並保護眾多地方,包括一些面積很廣的地方。而特種部隊以及專門核生化、放射性和高爆(CBRNE)部隊,將不足以應對這一情況。

蘭德報告稱,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意外還是蓄意,中美軍隊發生對抗的可能性很高,而且很可能會升級。除面對介入壓力、應付朝鮮失敗的直接結果外,美國還將被迫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統一或者繼續朝鮮半島的分裂。

台灣

蘭德報告稱,盡管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之間的關系已經改善,並且還在繼續改善,但是在一個重要問題上尚未取得有效進展。只要存在這一基本爭論,台海兩岸 爆發沖突的機會就會存在。海峽兩岸沖突可能會以多種形式出現,從大陸封鎖台灣港口、對台灣目標進行不同程度的轟炸,到全面進入嘗試。不管是哪種可能,美國 都應直接參與其中,它的目標將會是阻止中國大陸強迫或佔據台灣地區,控制損害台北軍事、經濟與社會的廣泛可能。美國的核心任務將包括阻止中國獲得空中及海 上優勢、限制北京對地攻擊導彈的影響,所有這些將通過靈活結合主動與被動防御以及攻擊行動來實現,這其中包括美國攻擊中國大陸的目標,這些目標與北京攻擊 台北的行動有關,而所有這些都伴隨著情況進一步升級的危險。確實,中國有可能會預見並試圖搶先制止美國這樣的行動,由中國自己行動攻擊美國在亞太的資產。

蘭德報告稱,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發展,美國確信完成這些任務的能力正逐漸受到侵蝕。近來,中國正在部署能夠威脅美國陸地及空中力量投射平台(空軍基 地與航母)以及台北自身防御的能力。由于當前該地區的軍力再平衡不太可能出現逆轉,並且認識到對堅定的地區抵抗,發動兩棲攻擊所存在諸多困難,所以台北的 直接防御已經變成了一種挑戰,而且很可能在未來數年內變得越來越困難。

網絡空間

蘭德報告稱,中美網絡戰可能是兩國武裝敵對行動的一個方面或者前奏。又或者,它會始于並且一直停留網絡空間內。這種情況僅限于該領域內,盡管存在一些引發武裝沖突的危險。

蘭德報告稱,反復入侵美國網絡,獲取其敏感數據,且沒有受到美國的反擊,解放軍或許正試圖獲得干擾美國情報收集與傳遞的權力,美國這些情報行動與中國 戰略核項目有關。中國文職領導人或許認為這樣的行為,並非美國定義的網絡戰,所以不會引發反擊。不過,這樣的攻擊可能會破壞美國用來進行重要情報工作(包 括警告)的系統。如果確信解放軍就是攻擊者,那麼美國或許會做出反擊決定。考慮到進入解放軍的情報網並非易事,美國在反擊時或許會攻擊那些支持中國運輸體 系的網絡,包括通商航行以及軍事後勤。這會直接影響到了中國的貿易。此外,由于美國觀察中國部隊的力量已經受損,因此華盛頓政府或許會命令太平洋司令部增 強其部隊的戰備。中國並不想引發武裝沖突,它可能會通過“軟殺傷”(如鏈路干擾)攻擊為太平洋司令部提供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偵察 (C4ISR)網絡服務的美國衛星,而美國會以同樣的方式應對。不過,由于中美網絡防御這樣大規模、精密攻擊的能力有限,因此雙方或許都會選擇希望恢復威 懾的反擊方式。

蘭德報告稱,在接下來對抗逐漸升級的過程中,中美兩國都會經歷重要網絡暫時中斷的情況,致使股票、貨幣、信用以及貿易市場猛然受到沖擊。雖然雙方都避 免升級到武裝部隊水平,但是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仍將是巨大的。中美在伊朗問題上的合作很可能會停止,朝鮮半島的形勢也可能會升溫。盡管不會傷及生命,但卻會 造成廣泛損傷、加劇對立以及失去對網絡安全的信心。也就是說,將不會有“勝利者”。

南海

蘭德報告稱,目前,南海地區存在眾多潛在爆發點。中國有關幾乎整個地區的主權宣示,與其他諸多國家對立的主權宣示相踫撞,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 來,西沙群島附近區域尤其是南沙群島便出現了有限沖突。而海上對抗可能會引發更廣泛的沖突,例如,越南與中國之間的一場海上爭論便升級為了陸地戰。而美國 盟友菲律賓的出現,或許會在南海或其附近爆發一些深層危機時支持華盛頓的利益。最近,中國宣稱該地區是其專屬經濟區(EEZ)的一部分,因此處于中國人控 制之下,這對自由航行的全球規範提出了測試,並對美國在東亞的利益構成了直接挑戰。

蘭德報告稱,根據沖突的本質與嚴重程度,美國的目標可能包括從實施自由航行,對抗中國控制南海海上行動的努力,幫助菲律賓防御自身躲避空中及海上攻擊,到在東南亞可能發生的陸地戰中,支持越南、保護泰國(美國的另一盟友)。

蘭德報告稱,南海或東南亞可能發生的任何意外事件,都將要求美國的空軍及海軍力量,確保該戰場空間內支持優勢。陸地戰則會產生對于美國地面部隊(尤其 是特種部隊)以及強行進入能力的需要。中國當前向南海投射大量兵力的能力依舊有限;特別是,解放軍的陸基戰斗機的航程有限,不足以在遠離本土的空域有效開 展行動。不過,未來數年內,如果中國建造了航母並且具備空中加油能力的話,這一情況便會發生改變。南海及東南亞的直接防御,仍將是未來二十年內的可行戰 略。

日本

蘭德報告稱,中日關系存在爭議至少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對于從19世紀末到1945年間日本人的侵略行為,中國人依舊充滿憤怒、恐怖與怨恨,而且這 種情緒還常常因為被中國人視為麻木不仁或具有侮辱性的日本人的行為而加劇。第二,當前涉及釣魚島的領土爭端,以及兩國有關東海專屬經濟區的重疊主張,持續 刺激著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系。東海發生的海上意外,或者因一些海上事件而擴大的口水戰的升級,這些都有可能引發沖突。

蘭德報告稱,在可能發生的中日糾紛中,美國的目標將是幫助保衛日本,從而使外界認為,雖然中國正在“崛起”,但美國依舊是亞洲首選的安全伙伴。要想做 到這一點,就需要幫忙限制日本及其軍隊所受到的損害,恢復對相關空中及海上領域的控制。這或許需要美國與日本考慮攻擊大陸目標,並要求所有相關者注意增高 的風險。

蘭德報告稱,中國軍事能力的增長,尤其是其海、空以及導彈力量投射部隊能力的增長,將會穩步增加美國應對這類意外事故的成本。不過,由于美國不會全面撤出西太平洋,而且日本自身的防衛能力不會迅速下降,因此,日本的直接防御仍是未來20-30年的可靠戰略。

印度

蘭德報告稱,中國與印度都將彼此視為其在亞洲大陸上的地緣政治對手,沿兩國長期有爭議共同邊界發生事件,或者雙方因如何應對衰弱鄰國而引發的爭議,這 些都可能在中國與印度之間引發沖突。而且,除了兩個世界人口最多國家之間的沖突所帶來的危險之外,雙方均擁有核武器的事實還會使相關危險大幅升級。

蘭德報告稱,不管在哪種情況下,美國都可能會置身于該沖突之外,美國主要關心的是其數萬名公民的安全,以及在一個或多個受影響國家進行大規模非戰斗人 員撤離行動(NEO)的潛在需求。這將需要大批空軍、海軍以及地面部隊的參與。美國可能會擴大對印度外交的公開支持,並且秘密向新德里政府提供情報及軍事 裝備。美國的戰略目標是阻止中國取勝,防止沖突垂直升級(如使用常規或核彈道導彈)或者水平擴展(如巴基斯坦參戰)。

作戰影響

蘭德報告稱,以上事例代表了未來10年以及更長時間里,美國可能面臨的涉及中國的軍事沖突的範圍。這些情況說明,盡管中美之間或許不會爆發戰爭,但是 美國仍需具備各種先進軍事能力,從而能夠加以阻止或者佔據優勢,並于任何情況下,在地區事務中維護穩定且發揮影響,即便是在中國實力與勢力範圍不斷增長的 情況下。這種需要是由日益強大的解放軍,以及多種多樣的環境、地理與可能發生沖突的領域(陸、海、空、太空、網絡)而決定的。

蘭德報告稱,在朝鮮,需要美國的陸地、戰術空中、打擊和特種作戰部隊;在台灣,需要完整的空軍與海軍陣列;在南海,需要美國的藍水優勢。此外,考慮到 距離、可能的強度以及美國的作戰概念,這些意外事件可能會使人們嚴重依賴美國的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主要是空基能力)。除了 朝鮮,意外沖突不需要大規模美國地面部隊。因此,美國在東亞(除朝鮮以外)尤其不太可能參與大規模陸地戰。最有可能發生的朝鮮崩潰的想定,很可能會涉及一 些競爭,但可能不會和中國開戰,不過,不論是哪種情況,都需要相當數量的地面部隊參與其中。

蘭德報告稱,通常來講,作為一種作戰選擇,美國部隊的直接防御目前是可行的方法,盡管人們對這一方法的信心從南海(高)到朝鮮(中)再到台灣(中低) 有所不同。這是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以及有限兵力投射能力增強所產生的結果。不過,未來幾年內,中國可能會發現其很難在朝鮮意外事件中利用這些優勢,而南 海又在中國傳感器、通信以及導彈覆蓋範圍之外,就更不用說力量投射了。

蘭德報告稱,久而久之,中國將能夠增強其現有反介入優勢,並把其擴展至太平洋、東北亞最終到東南亞。此外,中國的網絡與反衛星(ASAT)能力或許能 及時破壞美國的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與偵察(C4ISR)系統,從而削弱直接防御。總而言之,前線作戰的美軍將會變得更易受到攻擊,而這 恰恰是中國軍事投資及部署的重中之重。

蘭德報告稱,而且,美國的直接防御可能會因中國開發、利用網絡攻擊和反衛星武器而變得更加困難,這是因為美國部隊依靠並按照計算機網絡及天基 C4ISR系統概念行動。所以,解放軍似乎認為空間和網絡戰有利于中國,因此或許會發動這兩種戰爭。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向太平洋擴展其部隊到達以及 C4ISR系統,他們也將變得容易受到美國發動的網絡攻擊與反衛星攻擊。無論如何,任何形式的中美武裝沖突都會越來越多地影響到這些的新領域,如果不是由 戰爭決定的話。

蘭德報告稱,直接防御能力的降低會促使美國轉而增強其武器、射程、地理和目標,以便重獲存活力並且打擊中國軍隊、發射台、傳感器以及中國大陸(或直接 戰區以外的地區)的其他能力。此外,隨著解放軍發展網絡和反衛星能力,並且越來越依賴更先進的C4ISR系統,美國將不得不考慮打擊中國的衛星和計算機網 絡。這些趨勢將導致雙方擴大目標選擇,以便在任何特定地理目標中獲得支配權,但這種支配權卻是有限的。

蘭德報告稱,即使中美不可能開戰,但是確保直接防御困難程度的日益增加,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這是因為它們可能會刺激中國冒險、增加美國的限制、削 弱美國盟友的決心以及中國鄰國在面對中國時以自己的方式解決爭端的決心。 這些趨勢是因潛在的整體技術進步、軍費開支持續增加、解放軍改革與理論轉變以及中國與美國地理距離而形成的。另一方面,中國大部分鄰國的經濟與技術精密程 度都在增長,他們之中的一些國家或許會選擇在質量上而非數量上,與中國軍事領域的發展齊頭並進。

蘭德報告稱,阻止無法預見的技術發展,確保美國部隊和C4ISR的存活性,美國不可能也無力阻止這些趨勢。台灣防御問題已經給美國部隊帶來了問題(如 航母和附近空軍基地),如果與中國就朝鮮瓦解和南海危機發生沖突,美國的作戰選擇也會面臨問題。久而久之,美國會感覺到,需要更加依賴更遠程、更強大的能 力。隨著美國前線作戰存活性的下降,攻擊範圍必須增大。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事作戰重點,將從受地理限制的直接防御,轉向更強大的反應,最終,將從以拒止為 基礎的威懾,轉向以對威脅的懲罰為基礎的威懾。作戰重點轉移的速度各有不同,首先是台灣,然後是東北亞,再之後是東南亞。

蘭德報告稱,這將使美國在逐升級和不參與中國附近可導致直接武裝沖突之間做出選擇。逐步升級可采取幾種方式。以最嚴厲的情況開始,美國可以更清楚地說 明對華戰略中的含蓄部分︰如果常規防御失敗、美國部隊面臨威脅和/或美國在該區的重要利益被破壞,那麼美國將威脅使用核武器。不過在以上所有情況中,美國 的重要利益都不會受到威脅。此外,無論美國現在的核威脅可信度有多低,未來都會更低,因為中國有著明顯的決心和足夠的能力來打造可存活的二次打擊威懾部 隊,可擊敗美國的導彈防御(如通過機動洲際彈道導彈、潛射彈道導彈、多彈頭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多彈頭分導重返大氣層運載工具(MRV/MIRV)和突防 裝置等)。

蘭德報告稱,美國兩個更可能和更合理的升級方式是,致盲中國的衛星和計算機網絡,先從可使中國部隊開戰的設施開始。在反衛星和網絡戰中,想象敵對行動 如何開始比想象如何結束更簡單——雙方很可能會攻擊重要民用和經濟太空系統及網絡。主要原因是,大多這種太空和網絡基礎設施都有兩用特性。美國軍隊依賴于 這些設施,以後解放軍也會漸漸依賴于這種設施。使問題更加嚴重的是,兩種升級方法都是以攻擊性為主,其中衛星和計算機網絡都很難防御強大攻擊者,而且代價 也很大。即使擁有更強的反衛星和網絡戰能力,美國與中國在太空和網絡升級戰中的損失至少也會與中國一樣多,因為美國的軍事、情報任務和經濟平衡也更加依賴 于這些領域。

蘭德報告稱,美國最可能的軍事升級途徑,最可靠、危險最低影響最單向的方式是,美國對中國大陸和其他地方的作戰和作戰支持目標進行常規精準打擊。這種 打擊可從可存活平台和/或超出中國中程導彈的地方進行,這樣美國可重新獲得技術和地理優勢。這還可以中止或逆轉美國C4ISR對中國網絡和反衛星攻擊的不 利局勢。如果重新獲得這些優勢後,能持續多久則取決于中國增強情報、定位和打擊能力範圍所需的時間。考慮到中國的經濟和技術潛力,這一問題的答案可能對美 國的長期規劃並不利。無論怎樣,美國的常規升級,以及基于威脅的威懾,都會面臨中國升級的危險,包括網絡和反衛星能力——通過慎重選擇目標,避開戰略位 置、民用、經濟和領導層目標,這些危險可能會緩和,但也會隨著時間而增長。對中國核部隊指揮和控制的常規威脅,甚至可能會促進中國的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