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20.9.11

OVNI UFO - 秘魯(有片)


http://dutchamazingnewsblog.wordpress.com/2011/09/19/ovni-ufo-flying-creature-peru-video/

UFO懸停在直升機附近(卡洛爾縣馬里蘭州)(有片)


http://dutchamazingnewsblog.wordpress.com/2011/09/19/ufo-hovering-near-helicopter-carroll-county-maryland-video/

墊圈形(WASHER SHAPED) UFO令NASA抓狂!穿梭機-國際太空站機組人員拍攝的影片(有片)

<iframe width="640" height="390" src="http://www.youtube.com/embed/Sqpu3ARc6cU"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http://dutchamazingnewsblog.wordpress.com/2011/09/19/washer-shaped-ufos-driving-nasa-crazy-shuttle-iss-crew-take-footagevideo/

兩個巨大的地下城市在8月23日已被銷毀嗎?

David Wilcock Interview with Benjamin Fulford.
“NUCLEAR STRIKES AGAINST UNDERGROUND BASES
Recently, these sources informed him that the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Colorado and the Washington DC area, surrounding August 22nd and 23rd, were, in fact, apparently nuclear strikes against underground military facilities.
[These underground bases] have been built by the US government, ostensibly since the early 1960s, at the cost of trillions of dollars of undocumented taxpayer money that is going into these “black projects.”
The reason why I contacted Benjamin Fulford is I had [first] read this on his blog [and was amazed.]
Then I started to contact my own sources, which have been built up over being a public figure on the Internet since 1999 – and gaining the trust of many people in various classified programs.
I was absolutely astonished when I started to ask around and found out that everyone I know, with one exception who probably wasn’t on a need-to-know basis, confirmed that this attack did happen.”

Source: [link to www.divinecosmos.com]
Read or listen to this interview!!
were destroyed on August 23rd?
Geplaatst op 19 september 2011

David Wilcock Interview with Benjamin Fulford.

“NUCLEAR STRIKES AGAINST UNDERGROUND BASES

Recently, these sources informed him that the earthquakes that occurred in Colorado and the Washington DC area, surrounding August 22nd and 23rd, were, in fact, apparently nuclear strikes against underground military facilities.

[These underground bases] have been built by the US government, ostensibly since the early 1960s, at the cost of trillions of dollars of undocumented taxpayer money that is going into these “black projects.”

The reason why I contacted Benjamin Fulford is I had [first] read this on his blog [and was amazed.]

Then I started to contact my own sources, which have been built up over being a public figure on the Internet since 1999 – and gaining the trust of many people in various classified programs.

I was absolutely astonished when I started to ask around and found out that everyone I know, with one exception who probably wasn’t on a need-to-know basis, confirmed that this attack did happen.”

Source: [link to www.divinecosmos.com]

Read or listen to this interview!!



http://dutchamazingnewsblog.wordpress.com/2011/09/19/two-huge-underground-cities-were-destroyed-on-august-23rd/

來自 CIA- NSA顧問-關於外星人光明會UFO的披露2011-20(有片)


http://dutchamazingnewsblog.wordpress.com/2011/09/19/alleged-cia-nsa-consultant-on-alien-illuminati-ufo-disclosure-2011-20-video/

“銀行脫離困境,但我們被出賣了” - 在華爾街憤怒的抗議(有片)

Activist Post

As corporate media continues to ignore the building presence in Manhattan to protest against the corrupt banking system, activists have gathered to document this Tahrir-square style gathering. Below are videos that illustrate the growing unrest, as well as a link to the current livestream of the area. The nature of the protests also has laid bare the absolute police state that has become entrenched in America. In the first video we hear the reporter conclude by saying, "As of now it's still unclear if the police will allow protesters to stay here..." As if that is a normal response to peaceful assembly for a redress of grievances in a free society.

Madison Ruppert has detailed this oppression in his intro article to the Day of Rage entitled: No right to protest in America: Occupation of Wall Street thwarted thanks to ignorant police. Additionally, we have received comments about social networks and e-mail programs blocking discussions centered on the term "Occupy Wall Street." If you are encountering this type of censorship, please drop us a note in the comments section.




One of the first signs of unrest began back in April, 2010 as RT states: As the big banks such as Goldman Sachs and JP Morgan Chase come under even more scrutiny, even allegedly breaking laws, they continue to conduct business as usual.

The citizens of America have had enough, say the thousands who marched in New York protesting the banks and their greed. Will the lobbyists the banks hired persuade Washington to do nothing? Or will the people be heard?


From Global Revolution, Day #2: Banks Got Bailed Out, We Got Sold Out! A Call For All Americans: Unity in NYC, Let Your Voice Be Heard! Speak Loud, Speak Without Fear! Silence will get us nowhere!


"Occupy Wall Street, All Day All Week" protest led by Anonymous


Luke Rudkowski of We Are Change was recently at the Occupy Wall Street event and noticed Lupe Fiasco hanging out with the crowd of protesters.



http://www.activistpost.com/2011/09/banks-got-bailed-out-we-got-sold-out.html

這週的另類新聞#10(有片)


http://www.activistpost.com/2011/09/week-in-alternative-news-10-video.html

美國廢棄衛星將於本周墜落地球

http://news.sina.com   2011年09月19日 18:07   新華網
  新華網華盛頓9月19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航天局19日在其網站上公佈的最新預報信息顯示,已經報廢的“高層大氣研究衛星”可能在失控狀態下於9月23日墜落地球,誤差為加減一天,其最可能的墜落地點是大海或地球上的不毛之地。
美國航天局預計,衛星進入大氣層後大部分將燃燒殆盡,但仍將有總重為500公斤的26個碎片殘留並最終落在地球上的某個地方。其中,最大碎片重量可達150公斤。
美國航天局預計,衛星碎片砸中地球人的概率約為三千二百分之一,該局將持續對衛星的運行情況進行更新。
“高層大氣研究衛星”重達6噸,1991年搭乘航天飛機進入軌道,共服役14年,搜集了大量有關大氣中臭氧和其他化學物質的數據。
美國航天局通常引導廢棄衛星進入死亡軌道或者墜入海洋,但由於“高層大氣研究衛星”燃料不足,該局已無法對其有效控制。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xinhuanet/20110919/18072780568.html

奧巴馬擬向富人增稅被指系階級鬥爭

http://news.sina.com   2011年09月19日 11:57   大洋網-廣州日報
民衆打出向富人征稅的標語
民衆打出向富人征稅的標語
據新華社電 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定於19日宣佈與削減公共債務有關的新方案。一些消息人士披露,新方案涉及對富人增稅、適度調整醫療保障方案等內容,與共和黨分歧明顯。
先前,奧巴馬將對超級富翁徵收“巴菲特稅”的消息已經傳開。共和黨一些議員18日作出回應,稱奧巴馬增稅方案系“階級鬥爭”。
美國《華盛頓郵報》18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奧巴馬定於19日宣佈一項在10年內緊縮4萬億美元財政預算的新計劃,其中包括一項總額為1.5萬億美元的全新稅收方案。
美國白宮官員說,奧巴馬打算向富人徵收新稅,同時向超級富人徵收一種特別稅。按一些媒體先前報道,這一特別稅可能名為“巴菲特稅”,徵收目的是意在確保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富人承擔與中産階級相同的稅率。
《華盛頓郵報》評價,無論是向富人增稅,還是本月早期時候提出總額為4500億美元的就業刺激方案,奧巴馬正在逐漸突出他與共和黨立場的差異。
分析人士稱,畢竟,總統和國會選舉將近,奧巴馬需要在安撫民主黨內部成員的同時,向選民顯示比共和黨更加平民化的姿態。
奧巴馬打算向超級富翁徵收“巴菲特稅”的消息一出,共和黨方面強烈反彈。
國會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共和黨人米奇·麥康奈爾稱這一方案“煞風景”,威脅私營經濟,不利於美國經濟前行。
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認為,增稅方案只是“奧巴馬的一場政治舉動”。另一名共和黨衆議員保羅·瑞安稱這是“階級鬥爭”。
“階級鬥爭……可能對政治有力,但會使經濟虛弱,”瑞安說,“我們不需要一項分化民衆的體系。”
共和黨當前控制美國國會衆議院,強烈抵制增稅選項,因此,奧巴馬想要增稅,可能“有心無力”。
《華盛頓郵報》評價,無論是向富人增稅,還是本月早期時候提出總額為4500億美元的就業刺激方案,奧巴馬正在逐漸突出他與共和黨立場的差異。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int/sinacn/20110919/11572780091.html

經濟衰退 虐待兒童大增

http://news.sina.com   2011年09月19日 10:18   北美新浪網
  美國世界日報(www.worldjournal.com)報導,兒科期刊最新一期公佈的研究顯示,虐待兒童現象的增加與最近的經濟衰退有關,導致民眾對全國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更為擔憂。
研究中受虐的兒童多為嬰幼兒,在全國四州74個郡接受調查的422名受虐兒童中,多數來自更易受到虐待的低收入家庭。研究作者、匹茲堡兒童醫院的芮秀.柏格醫生說,研究結果證實了許多兒科醫生的報告,他們接診的頭部受傷等各種形式的嬰幼兒受虐現象增多。
柏格醫生是在注意到從2007年底到2009年中期,兒童受虐的現象增多之後,才開始研究兒童頭部受到創傷的虐待問題。經濟衰退期間,匹茲堡醫院每年平均診治30個受虐的兒童,但2007年前是年均17例。
雖然頭部受創的兒童虐待現象仍不普遍,但數量在研究的各郡中顯著增加,從衰退前每10萬名兒童中約占九例,增至衰退期間的幾乎15例,增幅65%。
但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染上糖尿病的不滿十歲兒童,在每10萬人中約為19人。
參與研究的兒童都不滿五歲,幾乎都是嬰幼兒,多數兒童是大腦受到損傷,有69名兒童喪生。
在五年的研究中,74個郡的失業率都有增多。這些郡享有Medicaid的兒童也有升高,從衰退前的77%增至83%。
聖路易的華盛頓大學社會福利教授蘭克認為,撫養年幼孩子的壓力大,再加上減薪或失業,可能促使人產生某種暴行傾向。研究結果顯示,經濟福利降低與暴力有關。
人口普查公佈的全國窮人達到創紀錄的4600萬人,蘭克說,研究表明,貧窮率升高和經濟持續疲軟,導致兒童福祉付出了代價。
在被診斷為頭部創傷的422名受虐兒童中,經濟衰退前每年約有65例,但衰退期間每年約發生108起。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usa/sinaus/su/20110919/10182780056.html

新書揭財長蓋特納 「抗旨」不分拆花旗

http://news.sina.com   2011年09月19日 09:37   星島日報
一本將於下周發行的新書透露,總統奧巴馬曾在2009年命令財長蓋特納準備一個計劃,分拆花旗集團,但蓋特納卻無視這一命令,並沒有執 行。由前華爾街日報記者蘇斯堅所着的新書中披露,2009年3月,奧巴馬曾命令蓋特納制訂一個計劃來分拆花旗集團,但蓋特納沒有執行。書中說,蓋特納不記 得總統曾因自己未執行命令而發怒。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usa/uspolitics/singtao/20110919/09372780010.html

墜機衝擊力如導彈 內州事故6人仍危殆

http://news.sina.com   2011年09月19日 09:37   星島日報
在16日的內布拉斯加雷諾飛行大賽上的墜機事故導致9人死亡後,到18日仍有6人處於危殆狀況。還有7人被列為傷勢嚴重,10人情況良好或好。官員稱,69人在醫院接受治療,其中46人已經出院。
調查者稱這架1940年代産的飛機似乎一塊尾翼脫落,隨後像導彈一樣衝進嘉賓座席的前幾排,導致幾名觀衆當場死亡。墜機將地面砸出一個約3呎深、8呎寬的大坑,殘骸散落逾1畝範圍,可見威力之大。調查員說,失事飛機經改裝加速,但沒有採取相應的安全措施。

http://dailynews.sina.com/bg/news/usa/uspolitics/singtao/20110919/09372780006.html

「中國製造」 以低價優勢充斥生活 救經濟 美國人愛國貨

2011年09月19日 09:12
(本報訊)
腳穿美製New Balance球鞋,手開國産林肯車,《美國人如何買美國貨》作者希默梅克(Roger Simmermaker)身體力行響應愛用國貨運動,他堅信少用中國制等舶來品多用美國貨,不但會帶動經濟成長,還能保住工作飯碗。
希默梅克認為長久以來,美國消費者一味追求物美價廉,不在乎商品的産地來源,結果讓中國等製造大國得利,導致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工商時報》報道,希默梅克曾投書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經濟與就業得靠製造業拉抬,而支撐製造業最好方法就是多買美國貨。
職業是電子技工的希默梅克,1994年在奧蘭多一家賣場購物時,開始留意起架上商品的産地,結果發現很少是美國製造,讓他興起出一本美製産品專 書的念頭。他着手將美國製品羅列成冊,終於在1996年出版《美國人如何買美國貨─消費者愛國主義的力量》(How Americans Can Buy American─The Power of Consumer Patriotism),初版列出約7500項美國公司的産品與服務,最新版已擴增到1.6萬項。
美國廣播公司(ABC)當家女主播黛安?索耶(Diane Sawyer)今年也加入愛用國貨的行列,她說每個美國人只要多花3.3美元買國産品,就能替國家創造近1萬個就業機會,她呼籲觀衆多買國貨,並清點家? 有多少美製品。索耶登高一呼,喚起更多民衆對希默梅克等人發起購買美國貨運動的注意。
在佛州成立「美國製造認證」公司的萊瑟表示,經濟不景氣讓包括她在內的美國人,質疑這個國家過度消費,再來不禁要問家中的物品為何多半是中國或其他國家製造。她說,「買美國産品是值得驕傲的事,不但把錢留在國內還能保護就業,對經濟大有助益。」
但把中國産品趕出美國人家門談何容易。美國資深財經記者邦喬妮(Sara Bongiorni)曾試着抵制中國貨,並於2007年出版《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一書。
實驗發現幫孩子找新鞋、買生日玩具或是修理家電,想避開「中國製造」竟是嚴酷的考驗,證明低價傾銷全球的中國産品充斥生活,讓美國人很難避而不 用。中國制等外來品威脅美國經濟說法或許言過其實。三藩市聯儲銀行今年的研究顯示,美國人花在購買中國製品的每一塊美金,其中55美仙進到美國企業的口 袋,主要是行銷或零售服務的獲利,去年中國産品佔美國的消費支出僅2.7%。
研究還發現,美國絶大部分售出的商品與服務其實都産自美國本土,只有鞋子和衣服例外,中國制的市佔將近36%,美國制的25%。幾年前CNN的採訪團隊曾直搗希默梅克家中,看看究竟有多少用品是美國貨,結果估計85%都是美國製造。
希默梅克表示,美國消費者選購國貨的比例若達到五成,就是對國家了不起的貢獻。他還說,大部分美國貨比較貴的想法根本是謬誤,只要對品牌或零售商家多下點研究工夫,還是能撿到便宜。
http://finance.sina.com/bg/economy/singtao/20110919/0912363240.html

白宮鼓勵美國人網絡問政



2011年09月18日 11:46


美國白宮官網的請願網站“我們人民”的頁面 

美國白宮官網的請願網站“我們人民”的頁面
目前,美國正處於特殊的形勢中。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美國社會越來越趨向分裂,共和黨與民主黨在一系列問題上都有不同主張,包括控制預算赤字、 增加就業崗位、醫療保險等。明年是美國大選年,奧巴馬在這個節骨眼上推行請願網站,可能並不是真的根據民衆意見制定政策,而為了借用民意向共和黨施加壓 力,從而改善自身的執政處境。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
美國的請願網站並不成熟,這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不要期待這種新式網站運營之初就“完美無瑕”。盡管美國可能從英國的“請願網站”獲得一些經驗。但白宮需要不斷地監控系統在實際中的運行狀況,不斷修改它的錯誤。

——專欄作家莎拉·格蘭吉爾

“縱觀歷史,美國人常常通過請願,在其關注的問題上尋求團結共識。如今,‘我們人民’網站為美國人提供了一條向聯邦政府請願的新途徑,讓一系列 的議題付諸行動。如果你的請願獲得了足夠的支持,白宮工作人員將仔細閲讀您的請願,保證它們被送往相應的政策專家那兒,並對您的請願做出正式回應。”

這是美國請願網站“我們人民”上的一段開篇宣傳語。9月1日,美國白宮宣佈白宮官網將開設一項“網絡問政”的新功能,美國公民可在一個名為“我們人民”的白宮子網頁上,根據自己關心的重要議題提交請願書,參政問政。

對此,奧巴馬總統表示:“當選總統之時,我就承諾使本屆政府更加透明,對民衆更為負責。白宮官網上的新專題‘我們人民’關注的就是,涉及大多數民衆的許多問題和關切,讓美國民衆直接與白宮溝通。”

首先須獲150個簽名

請願網站“我們人民”顯示,任何一名年滿13歲的美國公民都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撰寫或簽署一份請願。請願可針對美國現在面臨的任何重大問題,要求奧巴馬政府對此採取行動。
符合條件的美國公民,首先需要用個人郵箱地址在網站上申請一個“請願賬號”。隨後,邀請與自己有相同意願的民衆加入請願,在請願書中陳述一些對自己有影響的政策或者要求奧巴馬政府就國家面臨的挑戰,向民衆進行說明。

獲得請願賬號後,該公民可以通過郵件、社交網站“臉譜”或“推特”甚至口頭介紹,向其他民衆宣傳自己的請願內容。
白宮數字戰略主管梅肯·飛利浦向媒體介紹稱,為了保證請願者的隱私權,他們在撰寫請願書時,會獲得一個獨一無二的個人網址。該網址只有請願者才能看到,但如果請願者願意,可以在互聯網上公開與別人分享信息內容。
“一旦請願獲得了150個簽名,這份請願將被公佈在白宮的官網上,網友可以在網站上搜索到這個請願。”奧巴馬的高級顧問大衛·普勞夫表示。

白宮須30天內回應
若要引起政府的關注,150個簽名還遠遠不夠。請願者還必須爭取到至少5000個簽名。對於滿足條件的請願,工作人員將會進行審核,確保它們被轉交至政策專家,並向請願民衆發出正式回執。
白宮官員透露說,對於滿足條件的請願,官方必須在30天內做出回應。總統奧巴馬也會親自回應一些請願,但在正式回應宣佈之前,政府官員必須對請願內容進行匿名討論。
據介紹,該網站將在九月份晚些時候接受第一份請願。不過,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白宮以前接受信件請願的方式依然繼續有效。

問政形式與時俱進
29歲的公民詹姆斯日前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們人民”應該讓政府站出來解釋為什麼允許非法滯留者呆在美國。他們像所有公民一樣能獲得貸款,領取食物券,還能住在美國人的房子,美國公民憑什麼為他們買單。
詹姆斯抱怨道:“這些都是用我們失業率高漲、賦稅飆升換來的,請總統在網站上為我們解釋下,為什麼學校越來越擁擠,醫療保障變得像鬧劇?”
華盛頓州律師協會的瑪麗安·富蘭克林指出,美國第一憲法修正案規定:“議會不能夠制定法律干涉宗教自由,無權限制人們發表言論和媒體報道的自由或剝奪人民和平集會和向政府請願申冤的權利。”
請願網站“我們人民”的頁面內容顯示,在美國的歷史中,請願是一種讓美國人團結一致的方法。美國人通過這種方式告訴政府有關民衆的立場。從奴隸 制的終結到承認婦女投票權,請願在美國曆史的很多轉折時刻,佔據着重要的位置。“我們人民”這個平台為美國人提供了一個創造、分享和簽名請願的新途徑。美 國人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傳達自己對政府政策和行為的意見與建議。
白宮數字戰略主管梅肯·飛利浦認為,網絡請願是民衆與政府交流的一種新形式,這種方式強調的是底層民衆的聲音。
目前,奧巴馬正鼓勵民衆向議員施壓來執行就業策略、平衡聯邦預算。在其看來,“我們人民”將使得美國民衆就其關心的問題與白宮“直線”連接在一起。

“鼓勵請願意在大選”
截至目前,白宮請願網站尚未收到第一份民衆請願。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陶文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美國正處於特殊的形勢中。奧巴馬入主白宮以來,美國社會越來越趨向分裂, 共和黨與民主黨在一系列問題上都有不同主張,包括控制預算赤字、增加就業崗位、醫療保險等。明年是美國大選年,奧巴馬在這個節骨眼上推行請願網站,可能並 不是真的根據民衆意見制定政策,而為了借用民意向共和黨施加壓力,從而改善自身的執政處境。
陶文釗說:“使用互聯網的多為年輕人,奧巴馬當年選舉獲勝的一個原因就是運用網絡動員年輕的選民。他推行請願網站,也有為大選做准備的考慮。”
專欄作家莎拉·格蘭吉爾撰文稱,美國的請願網站並不成熟,這不是一項容易的任務,不要期待這種新式網站運營之初就“完美無瑕”。盡管美國可能從英國的“請願網站”獲得一些經驗。但白宮需要不斷地監控系統在實際中的運行狀況,不斷修改它的錯誤。
格蘭吉爾還表示,民衆需要關注的不僅是這個網站上公佈了什麼或它如何運行,而是從長遠來看,白宮將運用這個網站來實現什麼。如果合理運用,請願 網站將成為民主的新工具。“但同時,正如‘臉譜’等社交網站一樣,吸引公衆的積極參與至關重要,政府應該從這個角度下足工夫。”
紐約市民吉恩·施密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稱,她根本不會將自己的名字留在“我們人民”上。这只是白宮用來減少民衆運動的一項措施罷了。即使真的有5000人在這個網站上彈劾總統,他也不會因此下台。她對政府這種“小伎倆”感到不屑。
弗羅裡達州一家網絡公司的員工蘭頓·海格的觀點與史密斯類似。海格覺得,這又是一項轉移注意力的措施,讓民衆誤以為自己的觀點很受重視。他說:“當你們在網站上使用真名請願時,請小心點,調查人員可能據此追捕你。看來我要升級我的ip地址保護軟件了。”(馮中豪)

http://finance.sina.com/bg/tech/sinacn/20110918/114636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