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This Blog

20.9.11

「中國製造」 以低價優勢充斥生活 救經濟 美國人愛國貨

2011年09月19日 09:12
(本報訊)
腳穿美製New Balance球鞋,手開國産林肯車,《美國人如何買美國貨》作者希默梅克(Roger Simmermaker)身體力行響應愛用國貨運動,他堅信少用中國制等舶來品多用美國貨,不但會帶動經濟成長,還能保住工作飯碗。
希默梅克認為長久以來,美國消費者一味追求物美價廉,不在乎商品的産地來源,結果讓中國等製造大國得利,導致美國失業率居高不下。《工商時報》報道,希默梅克曾投書紐約時報指出,美國經濟與就業得靠製造業拉抬,而支撐製造業最好方法就是多買美國貨。
職業是電子技工的希默梅克,1994年在奧蘭多一家賣場購物時,開始留意起架上商品的産地,結果發現很少是美國製造,讓他興起出一本美製産品專 書的念頭。他着手將美國製品羅列成冊,終於在1996年出版《美國人如何買美國貨─消費者愛國主義的力量》(How Americans Can Buy American─The Power of Consumer Patriotism),初版列出約7500項美國公司的産品與服務,最新版已擴增到1.6萬項。
美國廣播公司(ABC)當家女主播黛安?索耶(Diane Sawyer)今年也加入愛用國貨的行列,她說每個美國人只要多花3.3美元買國産品,就能替國家創造近1萬個就業機會,她呼籲觀衆多買國貨,並清點家? 有多少美製品。索耶登高一呼,喚起更多民衆對希默梅克等人發起購買美國貨運動的注意。
在佛州成立「美國製造認證」公司的萊瑟表示,經濟不景氣讓包括她在內的美國人,質疑這個國家過度消費,再來不禁要問家中的物品為何多半是中國或其他國家製造。她說,「買美國産品是值得驕傲的事,不但把錢留在國內還能保護就業,對經濟大有助益。」
但把中國産品趕出美國人家門談何容易。美國資深財經記者邦喬妮(Sara Bongiorni)曾試着抵制中國貨,並於2007年出版《沒有「中國製造」的一年》(A Year Without 「Made in China」)一書。
實驗發現幫孩子找新鞋、買生日玩具或是修理家電,想避開「中國製造」竟是嚴酷的考驗,證明低價傾銷全球的中國産品充斥生活,讓美國人很難避而不 用。中國制等外來品威脅美國經濟說法或許言過其實。三藩市聯儲銀行今年的研究顯示,美國人花在購買中國製品的每一塊美金,其中55美仙進到美國企業的口 袋,主要是行銷或零售服務的獲利,去年中國産品佔美國的消費支出僅2.7%。
研究還發現,美國絶大部分售出的商品與服務其實都産自美國本土,只有鞋子和衣服例外,中國制的市佔將近36%,美國制的25%。幾年前CNN的採訪團隊曾直搗希默梅克家中,看看究竟有多少用品是美國貨,結果估計85%都是美國製造。
希默梅克表示,美國消費者選購國貨的比例若達到五成,就是對國家了不起的貢獻。他還說,大部分美國貨比較貴的想法根本是謬誤,只要對品牌或零售商家多下點研究工夫,還是能撿到便宜。
http://finance.sina.com/bg/economy/singtao/20110919/0912363240.html